在線(xiàn)咨詢(xún)
400-8818-780
艾隔一物,灸之有奇效--蘄善堂智能隔物灸即將上市
2022-02-26 11:45瀏覽數:1659
艾灸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,已成為當代人養生保健的一種常用方法.隨著(zhù)艾灸的流行,也出現了各種方便艾灸的工具,如艾灸盒,艾灸貼等,艾灸的方式都在往更簡(jiǎn)易的方式改變.其實(shí)有一種稍微復雜一點(diǎn)的艾灸方式——隔物灸,可以讓艾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現代科學(xué)實(shí)驗證實(shí):隔物灸對人體的神經(jīng)、內分泌免疫、消化、呼吸、循環(huán)、泌尿與生殖等系統的功能具有顯著(zhù)的調節作用。

隔姜灸
本法適用:虛寒病癥,因寒而致的嘔吐、泄瀉、腹痛、風(fēng)寒濕痹、陽(yáng)痿、痛經(jīng)、周?chē)悦嫔窠?jīng)麻痹等。
操作方法:取生姜一塊,選新鮮老姜,沿生姜纖維縱向切取,切成厚0.2~0.3厘米厚的姜片,大小可據穴區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柱的大小而定,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。
施灸時(shí),將其放在穴區,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,點(diǎn)燃。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(shí),略略提起姜片,或更換艾炷再灸。
注意事項:一般每次灸6~9壯,以皮膚局部潮紅不起皰為度。灸畢可用蘄艾精油涂于施灸部位,一是防皮膚灼傷,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,散寒止痛功效。
隔鹽灸
本法適用:急性寒性腹痛、吐瀉、痢疾、小便不利、中風(fēng)脫證等。
操作方法:

注意事項:
1.為避免食鹽受火爆裂燙傷,可預先在鹽上放了一薄姜片再施灸。一般灸3~9壯,但對急性病證則可多灸,不拘壯數。
2.施灸時(shí)要求患者保持原有體位,呼吸勻稱(chēng)。尤其是穴區覺(jué)燙時(shí),應告知醫生處理,不可亂動(dòng),以免燙傷。對小兒患者,更應該格外注意。
隔蒜灸
本法適用:用于治療淋巴結核、肺結核以及初起的腫瘍(未潰瘡癤、乳痛)及蟲(chóng)、蛇、蝎、蜂蟄咬傷等病癥。
操作方法:

隔附子灸
本法適用:附子辛溫大熱,有溫腎壯陽(yáng)之功,適宜治療陽(yáng)痿、早泄、遺精及瘡瘍久潰不斂、指端麻木等病證。近年來(lái)又用以治療痛經(jīng)、橋本氏甲狀腺炎、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。
操作方法:
1.隔附子片灸: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后,切片厚0.3~0.5cm,中間用針刺數孔,放于穴區,上置艾炷灸之。
2.隔附子餅灸:將附子切細研末,以黃酒調和作餅,厚約0.4cm,中間用針刺孔,放于穴位上置艾炷灸之;亦可用生附子3份、肉桂2份、丁香1份,共研細末,以煉蜜調和制成0.5cm厚的藥餅,用針穿刺數孔,上置艾炷灸之。
注意事項:若附子片或附子餅被艾炷燒焦,可以更換后再灸,直至穴區皮膚出現紅暈停灸。
創(chuàng )新--智能隔物灸
盡管傳統隔物灸效用廣泛,但由于其操作繁瑣、需要他人協(xié)助等特性,普及度和家庭接受度不明顯。
蘄善堂,精準洞察用戶(hù)需求,打破傳統隔物灸理念,實(shí)現智能產(chǎn)品的更新迭代:第七代智能光熏養生儀可將姜片、蒜等置于艾絨餅上方,實(shí)現電子無(wú)煙艾灸與隔物灸完美融合!新品即將面世!敬請期待!


